文章
有4種「廢渣」,雖不值錢,卻是養花的「好材料」,埋到花盆里,舊土就能「肥得流油」,可別再扔掉了
2022/09/14

如果你喜歡養花,就會有一個很特別的習慣,那就是在路邊閑逛的時候,喜歡東張西望,尋找一些養花的材料,例如撿些殘花敗柳拿回家重新培育,就能枯木逢春,恢復正常生長。

而在這個三月,最適合給植物換盆了,而土壤配置中,這四種肥料雖然不值錢也不起眼,正確使用后, 就是絕佳的養花「好材料」,如果在路上看到「四廢料」,趕緊撿回家埋盆里,舊土就能「肥得流油」

第一種:水苔

第一種不值錢的養花好材料就是水苔,它又被稱為水草、地毛衣,一般分布在陰涼、潮濕的環境中,例如茂密的叢林、潮濕的泥濘等,都可以看到水苔的身影,而且每次出現,都是密密麻麻一大片,雖然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與眾不同,但是只要正確使用,它的作用可不小。

水苔的美觀性強,可用在一些盆景、多肉土壤的鋪面上,能增加層次感和美觀度,而且它也有一定的保水性,因此在養護蘭花這類肉質根植物的時候,可以用水苔包裹,保證周圍有一定的濕度,提高蘭科植物的活性,因此, 如果你在戶外看到水苔,就不要錯過了,把它帶回家,埋在土壤中,能保水,還能增加盆栽的美觀度

第二種:松果

第二種養花好材料就是松果了,這種肥料只要正確使用,舊土就能「肥得流油」,平時經過松針林的時候,都會發現周圍掉落了很多松果,外表有一層層假磷般的包裹物,看起來黑不溜秋,但是營養價值卻很高,里面含有大量酸性物質,而大部分植物都是喜酸,因此只要發酵徹底,里面的元素揮發出來,自然可以讓盆土變得更肥沃。

而處理方法也很簡單,把松果清洗干凈之后,放在太陽底下暴曬,作用就是把里面大量的水分蒸發掉, 讓它接近粉末化,或者也可以人為碾碎,之后再暴曬,家里養分的析出速度,家里如果有干凈的舊土,就把這些粉末狀態的松果和舊土混合在一起,噴上水霧,讓它處于微微濕潤狀態,之后密封起來發酵一個月左右,就能讓舊土變成肥沃黑土。

只要發酵徹底,松果數量再多,后期在土壤中,也不會對植物的根系造成傷害,但是,如果你擔心發酵徹底,那麼 最好把這些松果粉末鋪灑在花盆沿,不要讓它們與根系接觸,后期再用養護過程中,它還會繼續發酵,并把養分滲透在土壤中,繼續滋養植物,因此,在路上看到這些松果,一定要撿回家,先發酵后期有需要的時候再使用。

當然,如果你覺得麻煩,那麼在經過松針林的時候,可以先刨開松針林表層1,2公分處的土壤,再把里面的肥沃黑土直接挖出來,但是控制量和度,不要過度破壞,影響植物生長,刨出來的土壤就是天然的松針土,拿回家暴曬過濾之后,就可以把直接使用了。

第三種:絲瓜瓢

第三種就是絲瓜瓢,老一輩在刷鍋的時候,就喜歡用這些絲瓜瓢,不但便宜,而且還不傷鍋具,不過,現在使用絲瓜瓢的人還是比較少,很多人還把它當做垃圾直接扔掉,如果你在路邊看到這些絲瓜瓢,一定要撿回家,因為它也是養花的好材料。

干燥狀態的絲瓜瓢很清脆,但是里面卻含有大量的養分,因此拿到這些絲瓜瓢后,最簡單的壺制方法, 就是先讓它碎片化,之后將它和舊土混合在一起。里面的養分會慢慢發酵出來,變成土壤里的有機質,不斷地增強土壤的肥力,用這里的土壤來養花,有助于根系生長,植物自然越長越旺。

第四種:陶粒

最后一種就是陶粒了,應該很多人都看到過陶粒, 它的外形好似一顆顆小珠子,但是,如果你仔細看,會發現在陶粒的表層內很多氣孔,證明它不是實心的,在這些氣根中科儲存大量水分和養分,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水性,還有一定的吸水保肥性,而且外觀也好看。

因此我們在配置土壤的時候,可以把陶粒直接放在花盆底,利用它的大顆粒基質狀態,作為瀝水層來阻擋底部積水,或者也可以淺埋根系, 并把陶粒放在盆面,作為鋪面石來增加美觀度,又保證根系可以隨性吸收到新鮮空氣,提高疏松性。

總結:路上看到「四廢料」,趕緊撿回家并正常處理,讓養分滲透出來,之后再埋盆里,舊土就能「肥得流油」,學會了嗎。


廁所不用時,它的門要關上嗎?許多人弄錯,難怪家人老生病
2023/01/27
鍋用久了底部「油漬」難除?只需3招,鍋底乾淨如新,省時又省力
2022/12/24
解紮帶原來這麼簡單,不用剪刀,用手一拉就拆開,我也今天才學會,太實用了
2022/12/23
雞蛋殼養花,按這4步操作效果才好,不然植物反而多受罪
2022/12/19
如果從銀行取到假錢,到家后才發現怎麼辦?教你一招,輕松換回真鈔
2022/12/18
洗衣服,不要只放洗衣粉,從洗衣店偷學一招,再髒的衣服,像新買的一樣!
2022/12/17
金店老板透露:黃金首飾「以舊換新」記住3不換,否則可能吃大虧
2022/12/17
用樟腦丸滅蟑螂不夠力?只用一顆「馬鈴薯」就斬草除根,滅光一大片,省錢又實用
2022/12/16
買蘋果,要分清「條紅」和「片紅」,口感差別大,別買錯了
2022/12/16
聽我一句勸:不管多喜歡,都別在窗台「養多肉」,趕快都挪出去
2022/12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