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会看到往日坡坡蔚蓝的天空
也飘起了烟和灰
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点异样的感觉吧
路边燃有 灰烬的铁桶
偶尔还会蹦出未燃尽的微微火星
祭祀的 贡品、 灵牌
庙宇、邻里附近 刺耳的唱腔
反正 有那 味!
在很多人眼里
这是个 需要避讳的
算不上节日的节日
脑海里浮现的都是「 鬼」、「 亡灵」
这样 阴暗诡异的字眼
「鬼月」可不止这么简单
这是一个传承下来、具有丰富 文化内涵的节日
「鬼月」的 起 源你知道吗?
祭祀的 习俗和 禁忌又有哪些?
今天小编就斗胆和大家普及一下
关于新加坡的七月 「鬼月」
起源
「鬼节」
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祭祀,农历七月十五的「鬼节」是 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,更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 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,祭祀文化流传已久。
佛教教徒与道教教徒都会祭祀 「鬼月」,但意义却有所不同:
佛教的说法是「盂兰节」,盂兰盆,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,原意为「救倒悬」,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。在会这一天佛教徒们会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,以 超渡一众亡魂,宰鸡杀鸭,焚香烧衣,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,以化解其怨气,不致于遗害人间;
道教的叫法是「中元节」,民间世俗称为「七月半」,七月乃吉祥月、孝亲月,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、酬谢大地的节日,有若干农作物成熟,民间按例要祀祖,用新米等祭供,向祖先报告秋成,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,其文化核心是 敬祖尽孝。
而新加坡的 「鬼月」就是从中发展而来,每年农历七月,新加坡华人都将依循传统拜祭亡魂,以表敬意,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,直到七月三十日, 长达一个月,因此也称「鬼月」。
新加坡的「鬼月」
非常具有 南洋地方特色
全岛充斥着大大小小的 祭祀活动
空气中弥漫着烧纸和香烛的气味
庙宇、邻里更是 鼓乐喧天🥁
( 没有鞭炮齐鸣,因为不允许放炮)
由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
庆祝 排场也变得十分隆重
一些民间组织或公司的 中元会也纷纷成立
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